主页-天九娱乐-主页主管QQ83670629--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![]()
工资和物价
读懂社会的一个方面是考察工资和物价。
很有趣!
几十年前的中国,农产品贱,工业品贵。百元以上是很高的工资,人数极少。
70年代,上海的青年工人,学徒三年
满师后:36元/月,奖金5元。因一直不加工资,民间有“36元万岁”一说。
![]()
上海里弄生产组计时工资
下面一组物价除特别注明的,为上海1970年代左右及80年代早期价格。购买米面制品和豆浆均要粮票。
芝麻大饼(咸) 3分/只大饼(甜) 4分/只老虎脚爪 4分/只油条 4分/根(半两)淡豆浆 3分,咸豆浆 4分,甜豆浆 5分。阳春面 8分/二两一碗(除面条,外加葱花而已)菜汤面 15分(加现炒的菠菜、油豆腐等)火柴 2分/盒盐 0.15元/斤白砂糖 0.78元/斤(凭糖票供应)食油 0.88元/斤(1987.1)(凭油票供应)米 14.30元-17.10元/百斤。
新米、好米要排队买。(凭粮票和购粮证)
![]()
赤豆棒冰 4分,奶油雪糕 8分,奶油大雪糕 12分
简装冰砖 19分,极悦娱乐注册中冰砖 40分,大冰砖 76分掼奶油 30分/杯涮羊肉 30分/份,饭店大闸蟹 5元/斤(1985.9)脆麻花 4分-5分/根水果蛋糕 4分/只什锦糖 1.20元/斤水果糖 1分/颗盐金枣 3分/一小包橄榄、桃板等蜜饯一般5分一包寄放自行车 3分/次寄放自行车 2元/月(1986)
书籍 1元钱约400页玻璃围棋(中号) 2.40元/副公园门票 5分避孕套 免费万金油 5分/盒扇牌肥皂 0.36元/块(1982.12)黄啤 0.33元/瓶黑啤 0.36元/瓶飞马烟 0.28元/包。凭香烟票供应,下同
![]()
生产烟 0.08元/包红双喜烟 7元/包(1996.11)阿尔巴尼亚香烟 0.20元/包。免烟票零拷墨水 8分/墨水瓶露天游泳池 8分/场电影 0.15--0.30元电影 1元(1985.1)意大利影展
公车最低票价:汽车 5分无轨电车 4分有轨电车 3分一般最高不超过15分
![]()
公交月票 6元(供固定的一个人无限次坐所有市内公车)
寄信 本埠4分,外地8分寄印刷品 本埠1.5分,外地3分。稿件可当印刷品寄。公用电线分/次,不限时。传呼费5分/次电费 0.24元/度公费医疗:生孩子住院费里自己付出部分 101.64元(1986.8)住家保姆工资 55元/月(1987.3)小学学费 6元/学期中学学费 12元/学期我母亲家的房租 2.54元,约25平方米房租 8.56元(1987)两室户厨卫独用的单元房,约50平方米
1971年的安徽农村
鸡蛋 6-7分一只老母鸡 1.30一斤大闸蟹 0.70一斤
南京到上海火车慢车 5.40元直快 6.50元南京到芜湖慢车2.40元买连票便宜:芜湖到上海慢车 7.10元京沪特快硬卧下铺 44.10元(1982.11)
![]()
四管半导体收音机 32元
上海牌全钢手表 120元(凭手表票购买)凤凰牌18型自行车168.50元(1982.5)凭自行车票购买蝴蝶牌缝纫机 175.40元(1986.12)凭缝纫机票购买双缸洗衣机 357元(1986.6)香雪海单门冰箱 125升685元(1984.10)凭票供应双鹿牌双门冰箱 1260元(1986.12)凭票供应。台扇 85元电视机(12吋黑白) 440元(1982)凭票供应金星牌电视机(14吋彩色) 998元(1984.8)凭票供应海鸥牌DF相机 453元(1982)闪光灯 46.70元摄影暗袋 15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(10巨册) 156元(1986.9)
![]()
三洋牌四喇叭收录机 530元(1982.7)另需侨汇券若干张
先锋牌音响 2112.84元(1986)凭出国人员指标聂耳牌钢琴 2292.50元(1987.5)凭票供应琴凳 57元286台式电脑12吋彩显 1M内存 6200元(1992.5)东芝牌二手24针打印机 1600元方正三型汉卡 1200元(即WPS)(1993)结婚证书 1元(1982)电线,上海浦东优惠价)正版CD 歌剧全剧 360元(三片)
下面这些照片记载了改开前,阿拉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,方方面面,满载着老上海人儿时的回忆。时代砸变迁,抹不去的是记忆。
上海人的住房
“老底子”上海人开门几件事 生炉子
![]()
男人生炉子一般都这样, 放在风头里让依吹。
![]()
一早起来生煤球炉
![]()
一早有生炉子的,
弄堂里烟雾腾腾。
倒马桶拎痰盂
一般家里人不多,二三个人、或新婚二个人都用痰盂比较多,倒起来方便。男人倒也不像拎马桶那么尴尬。
牛奶摊
![]()
最早买牛奶要凭卡还不是天天有,隔天有。还要排队。后来有了牛奶供应点,方便多了。但奶瓶是千篇一律全市统一的。
大饼油条摊
![]()
大饼油条是老上海小百姓最实惠和廉价的早餐。咸大饼三分,甜大饼四分,油酥大饼,油条四分,淡浆三分,咸浆四分,甜浆五分。
![]()
油墩子
电话间
那时家里没电话,更没手机,联系亲朋好友都靠公用电话传呼。你要联系的人不但要有电话号,还要有详细的门牌号。
![]()
那时公用电线分,接听免费,主拨线分。
烟纸店
![]()
弄堂口额烟纸店还记得伐
![]()
那时的糖果店
老弄堂里故事多
![]()
弄堂里一排洗衣机, 天好家家洗东西。
![]()
弄堂里:上面挂着五颜六色晾晒的衣裤床单,风吹过时哗哗作响,当时大家调侃称其为“万国旗”。
拧床单
![]()
没衣裳机,
要想快点干,
就要拧的干。
![]()
弹格路
![]()
那时老弄堂弹格路很多的
剃头摊
![]()
这样的理发摊上海很多,很受老年人青睐,嘎嘎三胡顺便剃个头。
发大水
![]()
上海时常发大水,一落雨水漫金山。
![]()
许多老弄堂的家庭里没有水龙头,所以洗刷的水斗一字排列在弄堂居室的一侧,也形成了老弄堂特有风景。
![]()
老弄堂的居民空余时间喜欢或坐或站在家门口,来访者都会被大家留在了记忆之中,那时候流动人口寥寥,所以治安出奇的好。当然,也没啥好偷的。
![]()
搬场
![]()
筑漏
![]()
弄堂里的井
露天小便池
![]()
当年这样的小便池在上海是老多额,现在来看不可思议。
电线木头
![]()
老上海风景线
![]()
弄堂里吃饭夏天乘风凉
上海个旧城区格老城厢呒没改造之前,大多数个上海人轧勒一道——一条十几只门牌号头个弄堂里可以住进几十甚至上百家人家。住个面积小、住个人头多,碰上三伏天,大家热煞。于是上上下下、前前后后个人家一到吃夜饭前后就侪情愿到大弄堂里、到小马路上去乘乘风凉。
晚饭后,男女老少竹榻藤椅齐上阵,占据好的位子。拿把扇子带壶凉茶,开始吹牛嘎三胡。所谓好位子:一是有穿堂风,二是有路灯。
闸北区中兴里
![]()
汏浴
老虎灶
![]()
泡开水到老虎灶, 一分钱一热水瓶, 二分钱一铜吊。
爆米花
![]()
爆米花, 爆一壶8分钱, 加粒糖精片极悦娱乐2分钱。一般爆的都是珍珠米(玉米), 年糕片,山芋干, “赤屁豆(蚕豆)”。
钉碗
![]()
补...坏碗呃, 砂锅(锔钉或叫锔瓷), 俗语叫钉碗, 如今这手艺已后继无人了。
麦芽糖&棉花糖
![]()
麦芽糖又叫“劲糖“、 “搞搞糖”
阉鸡
![]()
阉鸡又叫“顿鸡”
铅皮匠
![]()
搪锅底,火烙铁焊补搪瓷脸盆漏洞等,当时的搪瓷颜料现在市场上已经绝迹,是一种装在长条塑料小口袋里的,颜色有多样。
磨剪刀
![]()
吆喝: 削...刀磨剪刀
铜匠
![]()
修笔匠&秤匠
![]()
篾匠&桶匠
![]()
1)吆喝:编掏萝,鱼篓……修竹篮,竹塌……
![]()
1)吆喝:啊有坏呃棕绑修啊...藤绑修啊...
2)弹旧棉花
吊罐
![]()
“吊罐”,以前酒,酱油,醋等散装货都是从甏里吊出来的,吊罐有大小计量——二两、半斤、一斤。
修鞋&伞摊
![]()
1)吆喝:坏套鞋修...啊
3)修油布伞
![]()
棒冰四分一根, 断棒三分。
吆喝:“赤豆...棒冰,奶油...雪糕”
文化生活
图书馆里
![]()
那时业余学习的人很多, 都为一张文凭而努力。
阅报栏
![]()
9吋电视机
![]()
晚饭后, 一家人围着9吋黑白电视机看。
![]()
卖电视机的商店,人头攒动。
![]()
那时女人做头发个个都这样。
![]()
那时的服装式样。
票证时代
那时物质匮乏,吃、穿商品都要凭票配结供应。那时有购粮证,煤球卡,有粮票、布票、油票、肉票、香烟票、鸡蛋票,还有脚踏车缝纫机购买券等。
![]()
![]()
一切都要凭票供应
![]()
那个年代凭票商品的价格:
(粳米每人每月定量8斤)
标准粉0.17元/斤,
标准切面0.21元/斤,
精白切面0.27元/斤
煤球2.40一担,
菜场
![]()
买点鱼真不容易
![]()
那时精肉0.98元;
骨头0.15元一斤,
要凭医院骨科医生证明才能购买的,
与猪肝属营养菜。
![]()
如果肉票吃光了,
就只能看看了。
![]()
排队买盆菜
鸡蛋塑料盆换粮票
![]()
那时在马路边弄堂口,
新村里都能看到。
十六铺、大达码头是集散地。
当时黑市上海粮票可换到0.12元/斤,
黑市全国粮票可换到0.35元/斤。
![]()
葱姜摊与贩外烟是一个模式
——箩筐反扣。
课余生话
那时的小孩都是散养,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走,那怕是一年级。放学回来就是和小朋友们玩。
![]()
放学了一起走吧
![]()
散养的小孩就这样皮
![]()
上海很多乒乓世界冠军,
就是这么练出来的。
![]()
滚钢圈(脚踏车,黄鱼车钢圈),
竹,藤,铁制
(马桶、脚桶换下来的旧箍为多)。
![]()
“斗鸡”
![]()
跳橡皮筋
![]()
造房子
![]()
打陀螺---“抽贱骨头”
![]()
![]()
刮“四角片”
![]()
拾麻将牌
![]()
人民广场,
那时的人民广场成了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摇篮。
![]()
着棋(军棋,还要另外一人做裁判)
![]()
康乐球
![]()
观“斗鸡”,
在那时是经常看到的事。
![]()
小人书摊
![]()
那时只有儿童用品商店门口有专门供儿童玩的
小小班
![]()
那时学校规定了“小小班”。
就是住在家附近的同班同学一起做作业。
![]()
为了小孩能出人头地
“老底子”马路上街景
![]()
那时上下班这样的情况很多的。
![]()
铁路道口
自行车
当时最热门交通工具是自行车,阿拉上海人出行靠它。当时上海自行车有永久和凤凰两种牌子,但它需要凭票供应。黑市自行车券:花式150一张,平式100一张。
![]()
1)那时第一百货公司门口,是可以骑自行车的。 2)上下班靠它
3)一家三口在车上其乐融融
![]()
三轮车
有轨电车&公交车
![]()
在浙江路桥上行驶的5路有轨电车
(驾驶员是站着开车的)
![]()
那时的电车
![]()
那时公交车相当挤。 有时车门都关不上, 需要后面有人推。
![]()
一般终点站都有退休工人维护次序。极悦娱乐
轮渡船
![]()
轮渡船,那时黄浦江上的唯一们交道工具。
轮渡牌子,来回过江6分,浦西投筹,浦东不投。
![]()
公交月票,汽车票,电车票
乌具壳
![]()
三卡,“乌具壳”一一那时常见的机功车
上海火车站
![]()
老北站
警察岗亭
![]()
那时的红绿灯转换都是手动人工操作的。
那时的外滩
![]()
那时的外滩防浪堤。
老上海的生活
如今还记得吗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环球网资讯极悦注册
